一个城市的标志,为最具鲜明特色者,或自然风景、或人文踪迹、或绝味吃食。在兰州5个年头的工作、生活之后,我感受最深的有三绝,即一套书,一本杂志,一碗面。
所谓“绝”者,即独特,独步,冠绝,独此一份儿,独门绝活,绝无仅有,即顶级,极致,绝伦,同类中的顶尖儿,能够让人触而难忘,甚至回味无穷,永留心间。
一套书:文溯阁《四库全书》
兰州南有五泉山、北有白塔山,黄河蜿蜒、穿城而过。九州台属白塔群山的一座高台,海拔2000米左右,其形峭拔,直上如台,传说为大禹溯黄河而上、寻求大水泛滥之因,治水成功之后在此封天下九州。登上九州台,南向俯看阳光下的黄河,金波涌动,荡漾东去,令人神清气爽,心胸廓然。一座藏书馆阁背靠九州主峰,蓝瓦飞檐,稳坐于九州台的翠色之间,存世三部半的《四库全书》,一部就安然静卧其中。
清代乾隆帝开四库馆,令名家广搜经史子集,精校入编,历10年而成《四库全书》。初缮写4部,分贮圆明园文源阁、大内文渊阁、避暑山庄文津阁、盛京(今沈阳)文溯阁,后续抄3部,分贮于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文源、文汇、文宗三阁之书,毁于八国联军、太平天国军之手,化为灰烬,文澜阁之书部分散佚、称为半部。如今,文津阁之书藏北京国家图书馆,文渊阁之书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文溯阁之书藏于兰州九州台。
文溯阁《四库全书》囊括书籍3474种、6144函、36315册,为清代以前学术总汇、典籍渊薮,堪称文化瑰宝。
沈阳文溯阁《四库全书》何以移身兰州?民国年间,战乱频发,文溯阁《四库全书》曾于1915年始运存故宫保和殿10年,之后回归沈阳。新中国之初,其又播迁黑龙江省4年余,再归沈阳。1966年,鉴于当时国际形势,文化部拨交甘肃省图书馆收藏,当年10月运至甘肃,栖身于兰州郊区永登县鲁土司衙门内妙因寺庙4年零8个月,后又在兰州近郊榆中县一个小山村——木林沟,甘肃省为之专修书库,自1971年6月至2005年7月,文溯阁《四库全书》一直存放于此。因兰州一带气候干燥,温度适宜,历经半世纪余,书籍没有发现潮湿、发霉和长毛现象,也无污染或人为损坏,原有的黄斑也未扩散,且还有所淡化。2000年前后,甘肃省决定立项修建文溯阁《四库全书》专藏书库,经过论证,选址九州台,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楼于2005年7月8日落成并投入使用,书籍全部装入新制作的香樟木书箱。
清乾隆帝在《文溯阁记》中说,文溯之名,契合《诗经》“所谓遡涧求本之义”。《诗经·秦风·蒹葭》有“溯回从之”之句,笔者在甘肃省工作5年间,每每听到文化届人士谈论,甘肃为伏羲氏与秦人发祥地,文溯阁《四库全书》溯黄河而至其上游,有如“溯回”,最终落脚于历史文化悠久的陇原大地,文溯阁之书可谓得其所哉!
《四库全书》收录了自先秦至乾隆时期,各方面知识和多种学术流派的经典著作,沿用隋唐以来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对儒家经典、历史著作、诸子百家和诗文集等文献进行分类。乾隆认为“盖以古今数千年、宇宙数万里,其间所有之书虽夥,都不出四库之目也”,亲自将这部大丛书定名为《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以经史子集为经纬,标四色喻四季。与另外两部半一样,文溯阁《四库全书》以绢为封面,经部书籍为青绿色、史部书籍为赤红色、子部书籍为白浅色、集部书籍为黑深色,乾隆曾赋诗释其义:“经诚元矣标以青,史则亨哉赤之类,子肖秋收白也宜,集乃冬藏黑其位。”封面四色,象征春、夏、秋、冬四季,经书居典籍之首,如同新春更始,史部著作繁盛,如盛夏之火,子部採取百家,有如秋收,集部文稿荟萃,好比冬藏。
煌煌典藏中,包有中华民族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类自身的思考、总结,蕴涵智慧和力量,构筑起中国人的知识世界,贡献了深邃的东方情怀。宋儒倡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巨制《四库全书》乃为重要载体。这部旷世典籍堪称领袖东方文明的典范之一,与长城、大运河一样为世界所瞩目,以其浩富卷帙,在规模上比同时代法国的《百科全书》,多出了40多倍。
虽然存世三部半,由于《四库全书》均为抄写,而且每部册数、卷数还有出入,因此,兰州文溯阁《四库全书》可以称为独此一份儿。
最近,在“中国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甘肃省主要领导介绍,文溯阁《四库全书》之数字化已经告竣。
文化,为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身份证。《四库全书》久历岁月磨洗,历经山川沐浴,已成中华民族的圣物之一,堪比日月经天,这部旷世典籍让中华大地熠熠生辉。
一本杂志:《读者》
兰州市区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路,名曰读者大道,作为记者,走南闯北,记忆中以一本杂志命名城市街道,实属稀见。现在,更具标志性的“《读者》印象街区”正在打造。
在数字化渗透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每个角落的时代,碎片化阅读,视频化获取、快餐式吸收新知,无疑是广泛的现实。但是,踏着快节奏的生活,人们的精神需求,沉静潜心不可或缺,所谓动静结合,张弛有度,偶尔,或者时时,人各有异。来甘肃工作之前,《读者》之于我,只是偶尔谋面的朋友;在甘肃就职之后,它遂成为我过从甚密的挚友,不见则思念,基本每期细读。“为您甄选一段 有益有味的时光”,杂志的封底上常常会有一幅小画,还有这样一句广告语,对于杂志的形象与追求,比较贴切而中肯。
之所以钟情《读者》,就我个人而言,原因有如下几端——
栏目独具一格。计有文苑、人物、人生、生活、悦读、话题、文明、杂谈、虫草强肾王价格意林、点滴等栏目,每个栏目配有意趣盎然的标识图画。从微观的修心修身,到中观的集体、组织、单位,再到家国情怀,以及环顾全球、放眼世界。杂志紧贴时代脉搏,辟有“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栏目,近来又设置原创文章栏目“读者故事”。
文章的选摘者,名署文尾,多为笔名,比如:慕紫、韵白、雨霏霏、玉春子、蝶恋花、十里香、易水寒、枫林晚、层林染、平林月、嘉林秀、羽惊林、千百度、意安心、思无邪、心望如一、荷叶田田、一叶知秋、秋水长天、白月秋楠、枫叶流丹、心香一瓣、飞鸿踏雪、大浪淘沙……呈现中国语言文字之美,深涵俊美意境,富集传统文化元素。
《读者》被誉为国人的心灵读本,心灵按摩师。1981年创刊至今,《读者》累计发行数逾21亿册,月发行量最高时曾达1003万册,数字化阅读的当下,月发行量仍达500多万册,实属杂志领域的凤毛麟角。“读者”品牌连续19年入选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读者》出版集团主要负责人刘永升说,其长盛不衰的“密码”是守正创新、精益求精。什么是精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之谓也。《读者》每期13轮次编校,差错率定在万分之0.5,堪称精品。
《读者》之缕缕书香飘散在许多城市。繁华的上海外滩,一座百年的老建筑内,《读者》书店的西北元素、丝路文明与海派文化交融,国内已有各类“读者小站”20多家;《读者》走进港澳台,是内地在台湾发行的唯一杂志;《读者》已走向海外,发行海外版的同时,“读者小站·欧洲旗舰店”正在西班牙马德里建造,将为当地华侨华人、留学生,以及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欧洲人,提供一个融合东西方风格的阅读空间。“读者小站”融汇公共阅读、文化体验、知识服务、艺术展览、文化讲座、文创产品销售、咖啡茶语于一体,引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风尚。
一位中学校长在给《读者》杂志来信中说,读《读者》的孩子不会变坏。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为人民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善莫大焉。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在坚守主业基础虫草强肾王10粒装上推动经营多元化,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读者》为半月刊,每期72页,如若通读则日均阅读量近5页,就时间而言,较为奢侈,当然,对于选读的人,无所谓。美食也不能吃太多,内容如果再少而精些,也许会更受欢迎、更有市场。
一碗面:兰州牛肉面
让我们从精神大餐来到衣食住行的人间烟火。
丝绸古道驼铃声,黄河两岸面飘香。有生长于兰州者,早上、中午两顿都吃兰州牛肉面,兰州人聊天时经常会谈论哪一家牛肉面馆的面更好吃。“牛大”,这是兰州人对牛肉面的爱称,透露出诸多日常伴随的情愫。“扎碗牛大!”,兰州人如此说吃牛肉面。
每过几年,随着物价上涨,牛肉面也会涨一次价,但是,每次涨多少钱,需要兰州市政府有关部门讨论决定。据统计,在全国各地,兰州牛肉面馆超过6万家,单单是兰州市就有牛肉面馆1200多家,每天卖出200万碗牛肉面。近日,“马子禄牛肉面”荣登甘肃老字号品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可见这一碗面在兰州人生活中的位置及其影响力。
外地人到兰州,去牛肉面馆吃面,站在窗口递小票时,窗口内的小哥会问“吃什么?”客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以,心想,小票上打印得清清楚楚,就是一碗牛肉面嘛,紧接着,还会听到小哥在追问“吃什么?”原来,兰州牛肉面的面条分为毛细、细、三细、二细、二柱子、荞麦棱、韭叶、薄宽、大宽……食客需要明确告知,这样,现场拉面条的小哥才能准确满足你需求的面型。
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兰州牛肉面色彩斑斓,汤汁清爽,萝卜白净,辣油红艳,香菜翠绿,面条黄亮。兰州牛肉面的标配是切碎的青蒜苗、白萝卜片、量足足的红色辣椒粉油、香菜叶等,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解释:“汤色清亮,萝卜片洁白,辣椒油鲜红,香菜蒜苗翠绿,面条柔滑透黄”。兰州人将辣椒粉油称为“辣子”,用于牛肉面的辣椒粉是过了油的,称为油泼辣子。一些外地游人起初会被那么多的辣椒粉吓着,是不是太辣?其实,远不像湖南、四川、贵州等地辣椒的辣度,兰州牛肉面的辣是微辣,主要是提香。当你享用完这碗牛肉面,低头再看一下碗中的余汤,只见汤表层是悠悠转动的青红两色,这就应了中餐讲究的“色香味虫草强肾王对心脑血管有伤害吗”之色,许多食客会忍不住“呼噜”“呼噜”喝上几口牛肉面汤,许多兰州人还要把汤喝完。传统的牛肉面汤很有营养,据说是牛骨头长达四五个小时熬制而成,并且按比例配有草果、花椒、干姜、桂皮、茴香等香料,据说讲究的老店对于熬汤的牛肉品质有特殊要求,还会加入牛脊髓,香料能有十几种。除了点上几碟自己喜欢的小菜,一碟切片牛肉和煮鸡蛋,也是牛肉面馆备有的标配品,兰州人称之为“肉蛋双飞”,想多吃点儿牛肉,还可以论斤现称,兰州牛肉口感细腻,品质上好,广受食客称赞。汤清者净,肉烂者香,面细者长。“清醺肥荷,自成馨逸,汤沈若金,一清到底”,兰州牛肉面也曾获得如此雅誉。
一些出差到外地的兰州人,常常忙里偷闲寻找兰州牛肉面馆,即便找到了,吃完了,也觉得没有地道的味道。
笔者行文至此,请读者诸公品品以上所述三物可配称“绝”?“三绝”在兰州当得起?
当然,兰州颇具特色的风物不止三绝,在兰州生活的居民或者来过兰州的游人都能够举出很多,比如,全国唯一黄河穿越市区的省会城市,一条河穿城而过,两山夹一河,东西狭长;百里黄河两岸风情线,百年黄河铁桥,黄河母亲雕像;兰州还被誉为小香港,晚间登上南面五泉山之制高点三台阁,北望兰州,万家灯火,通明璀璨,其中白塔山下之金城关,犹如一幅水墨画卷。
“强省会”理念如今深入兰州干部群众之心,强省会怎么强?经济强固然是题中应有之义,人文关气运,文化强也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