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节日”南京工作室 顾康顺 计青
扫墓祭祖习俗得以充分保留
作为一年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向来被认为是耕种播种的好时节。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古代农民便通过农事经验及物候特点总结出了二十四个节气,并依据节气的不同特点进行农业的生产。《燕吃虫草强肾王头疼京岁时记》转引《岁时百问》曰:“万物生长于此时,皆清净明洁,故谓之清明”。淘宝上的虫草强肾王靠谱吗可见当时人们往往依据清明时节降雨丰富、万物生长的特性进行新一年的春耕工作。由此还产生了诸如“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前后一场雨,强如秀才中了举”之类的农谚。而在南京,由于当地水资源丰富,水生动植物也在清明前后长势良好,故有“清明螺,赛过鹅”之类的俗语。无论如何,清明,作为节气,暗含了万物复苏、气象更新的时令特色。
唐代时期,寒食节扫墓祭祖的习俗在民众间蔚然成风。至开元二十年(732年),唐玄宗颁布敕令,正式将寒食拜扫之礼作为例程。《唐会要》记载:“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世相传,浸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庙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许上墓,用拜埽礼。于茔南门外奠祭撤馔讫,泣辞。食余于他所,不得作乐。仍编入礼典,永为常式。”寒食扫墓编入礼典使得寒食节扫墓之俗在全国各地更加盛行。而后更是设立相应的假日,以便官员有足够的时间返乡祭祀家中先祖。也正因如此,在寒食节与清明节习俗融合的过程中,扫墓祭祖的习俗得以充分保留。时至今日,人们依旧将清明节视为祭祖的重要节日,在此时节缅怀先人,追忆过往。
融合了踏青作诗等活动
上巳节是形成于春秋末期的节日。上巳节在形成之初,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进行节日庆祝,直到魏晋时期改为三月三日进行。在汉代以前,上巳节的习俗活动主要有“祓禊”“招魂”“春嬉”三种,多为在水边祭祀沐浴、召唤魂魄苏醒,而后在野外踏青嬉戏。这一时期上巳节的习俗带有浓厚的巫术气氛,《后汉书》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洁。洁者,言阳气布畅,万物讫出,始洁之矣。”描述的正是人们在上巳节通过沐浴试图达到清除污垢灾祸、吸收新鲜洁净之气的节俗活动。
在魏晋以后,上巳节的巫术气氛逐渐消散,水中沐浴与召唤魂魄的习俗逐渐消失,上巳节转变为更为轻松愉悦的踏虫草强肾王价格青、作诗等娱乐活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江渚池沼虫草强肾王不同床能不能吃间,临清流,为流杯曲水之饮。”曲水流觞成为当时上巳节的固定节俗,人们在水边嬉戏、饮酒、作诗,享受明媚的春光与新鲜的自然气息。在习俗内容变化与日期变更的双重影响之下,在唐朝时期,人们逐渐将上巳节与清明节合并,共同庆祝。王维在《寒食城东即事》一诗中提到“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可以得见,在唐朝,清明节与上巳节的踏青活动已逐渐融合,寒食节的节俗活动也向清明、上巳的节俗内容靠近,逐渐形成我们现在所了解到的清明节。
如今提到清明,人们习惯利用清明节的法定假日,在春光明媚之际,扫墓上坟,而后亲近自然、赏花踏青。同样的风俗场景在明代的《帝京景物略》中就有详细的描述:“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至此,清明节成为了缅怀故去的亲人,拥抱新鲜春天的节日。正是由于清明节独特的历史背景与自然条件,形成了清明节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两项独具特色的节日习俗。人们在清明节不仅能够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也能够对生命更加敬畏与珍惜,代表了传统对于生生不息、不断延续的生命观最为质朴的理解。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