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达医晓护的第3751篇文章
一
概述
“麦粒肿”是指眼睑边缘生疖,形如麦粒,红肿痒痛,易成脓溃破的眼病。又名“针眼”、“土疳”、“土疡”、“偷针”。《诸病源候论·目病诸候》对其症状做了简明的概述,谓之:“人有眼内眦头忽结成疱,三五日间便生脓汁,世呼为偷针”。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睑腺炎,又称麦粒肿。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
二
病因病机
《诸病源候论·目病诸候·针眼候》曰:“此由热气客在眦间,热搏于津液所成”。因此本病常与外感风热、热毒上攻或脾胃湿热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眼睑,与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密切相关。其基本病机为热邪结聚于眼睑。
三
辨证要点
主症眼睑边缘生小硬结,红肿疼痛并渐行扩大,数日后硬结顶端出现黄色脓点,破溃后脓自流出。
1.风热外袭:多发于上睑,麦粒肿初起、痒痛微作,局部硬结微红肿,触痛明显,或伴有头痛发热,全身不适。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2.热毒炽盛:多发于下睑,眼睑红肿,硬结较大,灼热疼痛,有黄白色脓点,口渴喜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或腻,脉数。
3.脾胃湿热:多发于下睑,麦粒肿屡发虫草强肾王一盒多少粒,红肿不甚,或经久难消,伴有口黏口臭,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数。
四
辨证施治
本病以热邪为主,常采用毫针行泻法治疗。以局部穴位及足太阳、足阳明经穴为主。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穴]:攒竹、太阳、厉兑
[配穴]:风热外袭配风池、商阳;热毒炽盛配大椎、曲池;脾胃湿热配内庭、阴陵泉。
[方义]:攒竹为足太阳经穴,与太阳穴均位于眼区,长于清泻眼部郁热而散结;厉兑为足阳明经井穴,可清泻阳明积热、消肿散结。
[操作]:毫针常规针刺,用泻法;攒竹、太阳、厉兑均可点刺出血;攒竹可透鱼腰、丝竹空。
五
腧穴定位
1.攒竹
[定位]:在面部,眉头凹陷中,额切迹处。
2.太阳
[定位]:在头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中。
3.厉兑
[定位]:在足趾,第2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上方0.1寸处。
4.风池
[定位]: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5.商阳
[定位]:在手指,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6.大椎虫草强肾王新一代
[定位]:在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7.曲池
[定位]:在肘区,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8.内庭
[定位]:在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9.阴陵泉
[定位]: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六
特色疗法
1. 灯火灸法[1]:取第1-7胸椎两旁或肩胛区附近淡红色疹点或敏感点。以灯芯草蘸取少量香油,点燃后迅速点灸疹点或敏感点,当虫草强肾王有增大作用吗接触皮肤时会伴有明显“啪”的爆焠声,每处灸1燋,每日1次。注意燃火前可用软棉纸吸去灯芯草上的浮油,以防点火后油滴烫伤皮肤。
2.核桃眼镜灸[2]:以圆形核桃壳作为施灸隔物,另将铁丝弯成眼镜框形,再用胶布缠绕以便隔热;并在鼻托处固定一艾条铁丝架,向前水平伸出,弯至双眼正中位置。施灸前先将核桃壳放入开水浸泡的菊花液中10-20分钟,取出后将核桃壳半圆球面朝外,套在患侧眼镜圈内给患者戴上。患侧灸架上插1寸艾条,点燃施灸,每日灸1次,每次灸2段,以患处有温热感为宜;过烫可调节眼镜框与眼的距离,注意防止艾灰落于面部。
七
文献举隅
《审视瑶函·卷四》:“此症或眼皮上下,生出一小核是也,乃脾胃痰气所致。上睑属脾经,下睑属胃经。若结成小核,红而自破,不药而愈。若坚白不破,久则如杯如拳,而成瘤矣。若初起小核时,即先用细艾如粟米壮放患上,令患目者卧榻紧闭目,以隔蒜片灸三四壮,外将膏药贴之。”
八
预防与调护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清淡饮食,勿过食辛辣、刺激及香燥之品。
2.针灸治疗本病初期疗效显著但成脓之后,宜转眼科切开虫草强肾王是真药吗排脓。
3.麦粒肿初起至酿脓期间,切忌用手挤压患处,以免脓毒扩散。
参考文献:
[1]张奇文.中国灸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
[2]程爵棠,程功文.艾灸疗法治百病(4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9.
常小荣教授团队
撰稿:尹鸿智 硕士研究生
指导老师:常小荣 教授
延伸阅读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